作为一个经常使用AI写作的人,我深深体会到这种困扰:为什么AI写出来的东西一眼假、总有一股AI味儿呢?
那些“首先、然后、最后、综上所述、在历史的长河中”等等字眼常常缺乏人情味,像是流水线产品,用词虽然准确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不接地气儿。
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,我整理了这份提示词指令,帮助你让 AI 写出更有灵魂、更有温度、更打动人心的内容。
这些提示词就像调味料,能让你的AI写作更有滋有味、有血有肉。无论你是用豆包还是 kimi,只要用对了"调味料",AI也能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内容。
一、内容表达类提示词:让内容更有温度
1.1 情感类提示词
在 AI写作中,情感往往是最容易缺失的部分。以下提示词能帮助你为文章注入情感:
- 情感爆发点设置
- "请在文章中设置 2-3 个情感爆发点,在这些关键节点让情绪自然升华,增强文章的感染力。"
- 情感共鸣的营造
- "请将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经历融入文章,引导读者将自身经历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。"
- 情感沉淀的处理
- "在文章结尾,不要急于给出结论,而是留出空间让情感沉淀,给读者思考和感受的余地。"
1.2 叙事类提示词
好的叙事能让文章更生动有趣,更容易抓住读者的心:
- 故事性增强
- "请在阐述观点时,适当加入真实案例或小故事,通过具体的情节来展现抽象的道理。"
- 场景重现
- "描述场景时,请注意细节的刻画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可以包含视觉、听觉、嗅觉等多感官的描写。"
- 对话推动情节
- "在适当位置插入简短的对话,用对话来推进情节,展现人物性格,避免单一的叙述方式。"
1.3 表达技巧
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,能让文章更加生动:
- 运用比喻
- "对于复杂或抽象的概念,请使用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解释,让读者更容易理解。"
- 环境烘托
- "描述重要场景时,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氛围,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。"
- 多重视角展现
- "尝试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事件,让故事更立体,内容更丰富。"
1.4 写作手法
灵活运用多样的写作手法,让文章更有魅力:
- 时间倒叙
- "采用倒叙手法,制造悬念,吸引读者继续阅读,使故事更引人入胜。从结果开始讲起,激发读者探索前因后果的兴趣。"
- 主动表达
- "优先使用主动语态,提升文章清晰度和力量感,使表达更加直接有效,避免被动句带来的冗长感。"
- 生活化语言
- "使文章更接地气,使用贴近生活的语言,拉近与读者的距离。可以适当使用日常用语和生活化的表达方式。"
- 幽默调侃
- "加入轻松诙谐的元素,缓解紧张气氛,给文章带来一丝轻松愉悦的感觉。注意把握分寸,避免过度。"
1.5 感知体验
通过多维度的感知描写,增强读者的沉浸感:
- 感官同步
- "同步调动多种感官,使读者全方位感受文章情境,增强沉浸感和情感共鸣。描写声音、气味、触感等感官体验。"
- 内心独白
- "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现人物内心活动,增强角色的真实感和代入感。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思考和情感变化。"
- 自然融合
- "将自然景象融入叙述,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,使文章更具诗意和美感。注意景物与情感的和谐统一。"
- 心理预期
- "制造悬念,设置合理的心理预期,引导读者思考,使文章更引人入胜,吸引持续关注。"
二、结构优化类提示词:让文章更专业
2.1 基础结构优化
好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,直接影响阅读体验:
- 分段优化
- "请将文章合理分段,每段控制在 200-300 字左右,确保段落长度适中,便于阅读。"
- 自然过渡
- "在段落之间加入过渡句,让文章更流畅,避免生硬的跳转。"
- 层次分明
- "使用清晰的层次结构,让文章主次分明,重点突出。"
2.2 节奏控制
好的文章节奏就像一首悦耳的音乐,需要适当的抑扬顿挫:
- 文章节奏调整
- "在文章中适时安排高潮和缓冲,可以用'重点论述 - 举例 - 小结'的节奏,避免平铺直叙。"
- 长短句搭配
- "合理搭配长句和短句。关键论点可以用简短有力的句子,细节描述可以用结构完整的长句,让行文更有韵律感。"
- 信息密度把控
- "注意控制每个段落的信息量,在重要观点处放慢节奏,细致展开;次要内容可以适当加快节奏,简明概括。"
2.3 重点部分优化
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最容易被记住,需要特别用心:
- 标题设计技巧
- "标题要简洁有力,直击痛点。可以采用'问题+解决方案'或'利益点+方法'的结构,比如'XX技巧:让你的文章阅读量提升30%'。"
- 引言结语处理
- "引言要开门见山,点明文章价值;结语要首尾呼应,给读者实操建议或思考空间。避免生硬的总结或说教。"
- 关键论点强化
- "对核心观点采用'论述-例证-阐释'的三步走结构,让论证更有说服力。重要观点可以用醒目的格式标注。"
2.4 视觉呈现与精简
优化文章的视觉效果和内容密度:
- 加强视觉元素的应用
- "在文章中适当加入图表、图片和其他视觉元素,增强文章的视觉效果,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文章的内容。"
- 精简和去除冗余内容
- "请精简文章中的冗余内容,删除无关紧要的信息,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,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。"
- 强化结论部分
- "在文章的结论部分明确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,提出具体的建议或展望,使读者对文章的核心内容有清晰的认识。"
三、读者体验类提示词:让阅读更轻松
3.1 可读性提升
再好的内容,如果读起来费劲,也很难传达给读者:
- 语言表达优化
- "使用大众化的表达方式,避免生涩难懂的词句。专业内容要用通俗的比喻解释,让读者一看就懂。"
- 术语解释技巧
- "对专业术语,先用一句话给出简单定义,再通过具体例子深入解释。必要时可以用类比的方式,帮助读者理解。"
- 歧义消除方法
- "检查可能引起误解的表达,确保每个概念都清晰明确。对容易混淆的内容,可以特别说明'这里的XX指的是...'。"
3.2 互动性增强
让读者参与进来,是提升文章感染力的好方法:
- 问题设计优化
- "在文章适当位置设置思考题,但要避免问题过于宽泛。好的问题应该既有思考价值,又能让读者联系自身经历。"
- 互动元素添加
- "可以设计简单的自测题、决策树或行动清单,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和参与。"
- 读者参与设计
- "在文章中预留讨论空间,鼓励读者分享经验。可以用'你是否也遇到过...'这样的方式引导互动。"
3.3 创新与趣味
让文章更有创意和吸引力:
- 提升文章的创造性和独创性
- "在文章中展现独特的创意和独到的见解,避免平庸和雷同,使文章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。"
- 引入更多的个人故事和经验
- "在文章中加入真实的个人故事和经验,通过具体的情节和细节,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,增强读者的共鸣和代入感。"
- 强化对目标读者的吸引力
- "根据目标读者的特点和需求,调整文章的内容和风格,使其更加贴近读者,提高文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。"
四、专业性提升类提示词:让文章更有深度
4.1 论证增强
扎实的论证是文章说服力的基础:
- 论据可靠性提升
- "使用具体的数据、研究发现或权威观点支持论点。引用数据时注明来源,增加可信度。"
- 争论点论证强化
- "对争议性观点,要客观呈现不同立场,分析各种观点的优劣,最后得出合理结论。"
- 观点权威性加强
- "适当引用行业专家、经典案例或最新研究,为观点提供支撑。但要避免过度引用影响文章的可读性。"
4.2 视野拓展
拓宽文章的视角和深度:
- 整合跨学科视角
- "在文章中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视角,拓宽文章的视野和深度,使文章更具综合性和全面性。"
- 增强文章的全球视角
- "在文章中引入全球视角,关注国际趋势和多元文化,使文章更具普遍性和包容性。"
- 调整内容以增加包容性
- "在文章中考虑不同背景和文化的读者,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排斥的表达,增强文章的包容性和普遍性。"
五、实战应用指南
5.1 提示词组合使用的技巧
不同类型的提示词各有特点,组合使用效果更好:
- 内容表达类 + 结构优化类
- 示例:写一篇产品评测文章时,可以这样组合:
- 用"场景重现"描述使用场景
- 用"分段优化"确保结构清晰
- 用"情感共鸣"增加代入感
- 专业性提升类 + 读者体验类
- 示例:写一篇技术分析文章时,可以这样组合:
- 用"论据可靠性提升"确保专业性
- 用"术语解释技巧"让内容易懂
- 用"互动元素添加"增加趣味性
5.2 常见场景实战指南
- 写产品介绍时:
- 重点提示词:场景重现、多感官描写、互动设计
- 避免:生硬的功能罗列和技术堆砌
- 写观点文章时:
- 重点提示词:论证增强、结构优化、情感共鸣
- 避免:单一视角和主观臆断
- 写教程文章时:
- 重点提示词:术语解释、互动设计、实例展示
- 避免:跳跃式讲解和抽象表达
写在最后
这些提示词不是固定公式,而是写作的辅助工具。建议你可以循序渐进,先掌握基础提示词,再尝试组合使用。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提示词,并记录效果好的提示词组合,形成自己的模板。
在写作时不能简单地丢一句“帮我修改和润色文章”就期待AI输出一篇80以上的好文章给你,这真的不现实。
AI 是助手而非主角,最终的创作主动权在你手中。希望这些提示词能帮助你创作出更多优质内容!